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家长在批评孩子时,越说越生气,而孩子呢,越听越沮丧,脸皮薄点的还会哭起来。要知道,批评只是一种忠告、教导方式,目的是让对方改正缺点。虽说千人千思想,但不论大人、小孩都有这样一个共性:喜欢听好话,不喜欢被批评,甚至会有抵触心理。
要想让达到预期的目的,除了要端正教育者自己的心态,做到对事不对人外,还要把握好批评的时机。不然,达不到批评的目的,还可能会因此伤害了他的脸面,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。所以,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,要学会用对方接受的方式,也就是“批评口才”。让我们来看看,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是如何批评学生的。
陶行知在一所小学担任校长时,在校园看到一个男学生和同学打架,并向对方砸泥块,当即制止了他,并让他下课后到校长办公室去。下课后,陶行知来到办公室,见那个男同学已经站在屋里准备接受批评了。于是,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送给他说:“这是奖给你的,因为你能听话地来到这里。”这个男同学惊疑地看着校长,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,对他说:“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,当我不让你打人时,你立即住手了。”这个男同学更搞不明白了,心想校长到底要干啥?
这时,陶行知又掏出来一块糖,塞到男同学的手里:“我听其他同学说,你之所以跟那个同学打架,是因为他欺负女生,你能站出来跟这样的人斗争,说明你很勇敢,所以应该奖励你。” 这个男同学特别感动,哭着说:“陶校长,我错了,我不该与同学打架!”陶行知笑了笑,又掏出一块糖递过去:“你能很好地明白自己错了,再奖你一次。”
就这样,陶行知既没有苦口婆心的批评,也没有严厉训吼的粗暴,就让这个男同学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。陶行知没有当众批评这个打架的男同学,而是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,使用的方法是先表扬,然后再批评,慢慢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。让他觉得,校长仿佛在对他说:“孩子,你太棒了,除了不对的地方。”
陶老竟然可以如此艺术地批评孩子,教育学生的整个过程听上去简直像表扬,反而使孩子的心里觉得春天般的温暖。
孩子做错事,当然要批评教育。但想想看,当孩子犯错误时,你也用这种口才去批评他,谁会不接受呢?